肌少癥評估:整合肌肉力量、質量與軀體功能的綜合方案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02 11:13:31
肌少癥隨著年齡增長常見的肌肉進行性喪失,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、獨立性和健康壽命的重要公共衛(wèi)生問題。單一指標難以全面反映肌少癥風險與嚴重程度,因而建立多維度肌少癥評估方案具有重要臨床和預防價值。
一、為什么需要多維度肌少癥評估?
單一指標局限性:肌肉質量下降并不總伴隨功能受限;反之功能受損也可能在肌量明顯下降前出現(xiàn)。
綜合判斷更精準:整合肌肉力量、肌肉質量與軀體功能,能更準確地分層風險、指導干預與隨訪評估。
便于個體化干預:不同患者的主導問題(力量不足、質量下降或功能障礙)不同,評估有助于制定精準康復計劃。
二、三大核心維度與常用測量方法
1、肌肉力量
常用檢測:握力(handgrip strength)等。
檢測注意事項:采用標準握力計,受試者姿勢統(tǒng)一(坐位、肘關節(jié)屈曲90°),取最佳或平均值。
2、肌肉質量
檢測工具:DEXA(雙能X線吸收法)、BIA(生物電阻抗分析)、CT/MRI(研究或特殊情況)。
3、軀體功能
常用測試:4米或6米步速(gait speed)、短體能測試(SPPB)、起立-行走測試(TUG)、平衡測試。
判定標準:步速低于0.8–1.0 m/s常提示功能受損;SPPB評分低提示高風險。

三、標準化的肌少癥評估流和工具
肌少癥數(shù)字化評估與干預系統(tǒng)SMC-1000是肌少癥評估的標準化的工具,該系統(tǒng)集評估診斷、營養(yǎng)干預、運動干預為一體,通過數(shù)字化的診療流程,實現(xiàn)對肌少癥的精準篩查與診斷。測試流程為:篩查病例(門診)→患者建檔→SMC檢測流程示意
肌少癥數(shù)字化評估(SARC-CalF及圍度檢測、握力檢測、3步勢平衡檢測、4米步速檢測、5次起坐檢測、人體成分檢測)→深入評估(營養(yǎng)膳食評估、運動能力評估)→打印處方報告(肌少癥綜合診斷報告/膳食營養(yǎng)處方/運動處方)→醫(yī)生解讀報告并給予執(zhí)行處方→取藥/ONS→關注SMC小程序獲取宣教資料等。
肌少癥綜合判定與分層
依據(jù)國際推薦(如EWGSOP2或AWGS)將患者分類為:無肌少癥、可能性肌少癥、確診肌少癥、嚴重肌少癥(結合力量、質量、功能)
四、常見問題與誤區(qū)
· 誤區(qū):肌量正常就無肌少癥。
說明:肌力與功能才是決定臨床結局的關鍵,需綜合評估。
· 誤區(qū):只有老年人才得肌少癥。
說明:長期臥床、慢性病或營養(yǎng)不良的中年人也有風險。
· 注意:BIA受水分影響大,檢測前應避免劇烈運動和大量飲水。
肌少癥評估應采用多維度方法:肌力、肌量與軀體功能三者缺一不可??梢赃x擇鴻泰盛X-Age肌少癥評估干預系統(tǒng)通過初篩 → 進一步檢測(BIA/DEXA、SPPB等)→ 綜合判定 → 個體化干預與隨訪。早期識別并干預可顯著降低跌倒、殘疾與住院風險,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。